聯系電話
《練習使用顯微鏡》教學案例
1.教材分析
1.1 本課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屬于新課標主題中第二大主題──生物體的結構層次中的內容。顯微鏡是生物學研究中zui常用、zui基本的觀察工具,初步學會獨立使用顯微鏡是初中階段十分重要的生物技能之一,學習認識、使用顯微鏡對學生在后面進一步從微觀認識動植物,乃至學習生物學知識的基礎,有重要意義。在學習過程中,因為重點是讓學生學會使用顯微鏡,所以不必對顯微鏡的原理進行深入的了解,而應讓學生通過不斷的練習,達到熟練使用顯微鏡的目的。為下一節動、植物細胞的觀察打下良好的基礎。
1.2 教學目標 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學生自主學習、親自實踐,從而使書本知識遷移深化為一定的能力、素養,同時引導學生形成一定的情感價值觀。
①知識目標:了解顯微鏡的構造,說出顯微鏡各部分的名稱和功能。
②能力目標:能獨立、規范地使用顯微鏡,能觀察到清晰的物像;在認識、使用顯微鏡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通過小組探究合作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能力;通過交流討論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③情感目標:認同顯微鏡的規范操作方法,養成愛護顯微鏡的習慣以及養成科學實驗的良好習慣,初步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1.3 教學重點、難點的分析:
①教學重點 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②教學難點 規范使用顯微鏡,并觀察到物象(要求學生用左眼注視目鏡內圖像的同時,右眼睜開)。
2.教學策略
作為本冊教材中*個技能性的操作實驗,該課內容寓理論與實際于一體,是非常基礎和重要的一節內容。但由于顯微鏡較昂貴,學生之前又沒接觸過顯微鏡。過去教師在教學微鏡使用時總是把顯微鏡的結構、功能、使用方法、步驟、注意事項講的十分詳細,然后才讓學生動手,這樣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也不符合新課程改革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理念。結合我校學生生源較好的特點,我把本節課設計成自學+講授+探究課,給學生創設情境,將學生的親自動手操作為中心,整個學習過程以此為出發點,及時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因難在課堂中解決。適當引導學生進行自學和部分探究,讓學生掌握顯微鏡的結構、功能及使用方法。學生通過手腦并用的探究與合作在教師引導下,獲得新知與能力的提高,同時體驗探究過程的曲折和樂趣,學習科學方法,發展科學探究所需要的能力。
3.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顯微鏡,并逐個檢查;三種標本(寫有“上”字的玻片、有數字的透明紙、有數字的不透明紙),擦鏡紙,紗布,顯微鏡課件。
學生:對照課本彩圖,認識顯微鏡各部分名稱,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閱讀課后的顯微鏡發展史。
4、教學過程
師:從古至今,人類一直都沒有停止過對宏觀世界的探索,包括深邃的外太空。然而,你可曾想過在我們身邊就有許多“外星人”,這里所講的“外星人”是指一些奇異的微生物。這個奇異的微觀世界,在我們的身體內部、在我們生活中的任何角落都存在。例如,你的血液中就有大量的像變形蟲一樣的白細胞,兩面凹圓餅狀的紅細胞、導致人感冒的病毒、人類男性丸里每天產生大量的蝌蚪狀精、植物進行呼吸的氣孔等等。雖然它們沒有我們所知的思維,但是一樣可以控制自身的一切生理功能。它們都十分的微小,幾百幾千甚至上萬堆在一起我們肉眼也無法看到。那你想認識它們嗎?其實認識他們并不難,你只需要一部顯微鏡,就可以揭開它們神秘的面紗。
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顯微鏡。展示學習目標:
1、了解顯微鏡的構造。
2、掌握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并能獨立操作顯微鏡觀察物像。
師:我們黑板有掛圖,課本有彩圖,如果有實物就更直觀了,在我們請出顯微鏡之前請同學們先看書:如何正確取鏡和安放。在我們安放目鏡的時候手指不能觸摸鏡頭,這樣很容易污染鏡頭。
生:迅速看書,動手取鏡和安放。
師:課前讓同學們了解顯微鏡的發展史,下面請一個同學來敘述。
生:敘述顯微鏡的發展史。
師:大家現在看到的是什么顯微鏡?
生:光學顯微鏡。
師:下面,兩人一小組,對照實物顯微鏡,認識顯微鏡,探究各部件的功能。要求:(1)人人動手;(2)提出主要注意事項:靜(不能影響他人)、輕(動作要輕,要愛護儀器,做到動手之前先看清楚想明白)、凈(保持顯微鏡和實驗室的整潔,尤其是不能弄臟和損壞鏡頭)。
生:兩人一小組,看書對照實物認識顯微鏡的構造,說出各部件的名稱。
師:下面時間,小組互相檢測,然后老師以“開火車”的方式進行抽測。
生:學生活動。 師:4分鐘的時間,同學們就把顯微鏡的構造記住,我們應該給自己一個“愛的鼓勵”。 師:認識顯微鏡的構造只是一個開始,我們要學會使用顯微鏡。今天。老師給大家提供了三種觀察標本:①寫有“上”字的玻片;②印有數字的透明紙;③寫有數字的不透明紙。
要求:同學們在動手觀察時,做到動手之前先看清楚想明白;做的過程保持安靜,不能影響他人;保持顯微鏡和實驗室的整潔,尤其是不能弄臟和損壞鏡頭。我們先觀察的是2號標本。
生:帶著強烈的好奇心,邊看書邊操作顯微鏡進行觀察。
師:好,在老師剛才巡查的過程中發現,有一部分的同學沒有看到物象,還有同學操作失誤的。下面請一位之前老師培訓過的同學上臺演示,其他同學停手仔細看一下,他的操作和你操作的有什么區別。 生:演示。 師:講解,①用低倍物鏡(10X,即短的物鏡)對準通光孔。
②轉動轉換器的手法,手指不能扳物鏡,對學生進行愛護顯微鏡的教育。
③鏡筒下降時,眼睛一定要看著物鏡。
④左眼看目鏡,右眼睜開,多次嘗試就會習慣。
師:請同學們對照一下自己的操作,找出不足的地方,再繼續觀察。
師:好,同學們基本已經學會了基本操作,接下來,請同學們帶著以下4個問題,觀察1號和3號標本,繼續探究我們的顯微鏡:⑴視野中看到的物像是什么像?⑵看到的物像究竟被放大了多少倍?⑶不透明紙上的數字為何看不清?⑷放大倍數不同,看到的細胞個數與大小有什么不同?第四題請同學們換一個不同倍數的目鏡再觀察。
生:①顯微鏡的成像是倒像
②放大倍數=目鏡的放大倍數X物鏡的放大倍數
③光學顯微鏡只能觀察能被光穿透的物體。
④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細胞越大,個數越少;放大倍數越小,看到細胞越小,個數越多。
師:同學們,你能為本次的實驗提出可以改進的地方嗎? 生:“上”字寫的太大了,在視野中很難看完整。如果寫小一點,對于剛學顯微鏡的同學會比較方便,更容易掌握,也可以提高自信。
師:非常感謝這位同學的建議。
師:下面我們一起歸納一下顯微鏡的使用步驟。
生:取鏡和安放,對光,觀察。
師:下面,我們要進行實驗考查,兩人一組輪流起立操作,評價人需指出問題,評等級。限定2分鐘內找到物像。
師:同學們的顯微鏡操作都順利通過了,那顯微鏡使用后,該怎么處理呢?
生:看書39頁注意事項后,動手操作,將顯微鏡放入箱中。
師:zui后,帶給同學們一個顯微鏡順口溜:
一取二放,三安裝。
四轉低倍,五對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
八升鏡筒,細觀賞。
九退整理,后歸箱。
十全十美,你zui棒。
為學生學會顯微鏡的操作表示鼓勵(愛的震撼——掌聲)。
5、針對這一案例實現新的課程理念分析
為了更好滴貫徹“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理念。考慮到學生對顯微鏡比較陌生,在幫助學生認識顯微鏡的結構和功能時,采取了探究學習和接受學習結合的學習方式。對于有些比較容易理解的結構,讓學生自己描述這些結構的特征,推斷他們的功能。對于一些不太容易理解的結構,特別是光學結構,就要給以適當的講解。要讓學生們不僅認識這些結構,也能初步理解這些結構的作用原理。只有理解了顯微鏡的結構原理,學生才能真正明白各項操作注意事項背后的原因。課堂上考慮到學生*次接觸顯微鏡很新鮮,所以在設計上首先讓學生自主看書嘗試摸索顯微鏡的使用,體現了學生主體的角色。教師提前組織培訓一位“小”,在老師發現問題的情況下,讓一名小老師上臺給同學們演示,這樣就有了兩次機會讓學生了解顯微鏡的使用。第三次讓同學們帶著正確的使用方法繼續使用顯微鏡,在同學們基本掌握了操作以后,第四次帶著老師的探究題目使用顯微鏡完成老師的提問。zui后,小組2名同學互相合作,互相檢測,互相評價。這樣在課堂上同學們就有了5次接觸練習顯微鏡的機會,大大增強了課堂的效率。
6、教學適用顯微鏡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