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在人們的消費理念當中,或者是普通的生活當中都離不開豬肉。而豬肉安全和穩定供給,一直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嚴格監管,同時也為億萬消費者所關注。但是由于豬肉價格的變動,不少消費者開始尋找牛羊雞鴨等替代產品。近段時間以來,不少展會上,“植物基”、“人造肉”產品開始紛紛亮相,未來或成人們餐桌上肉類、肉制品等替代產品。
豬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是人們餐桌上和餐飲業的主要原料。豬肉產業規模龐大,企業數量眾多,該產業的食品安全和穩定供給,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嚴格監管,同時也為億萬消費者所關注。但是,時常受到“豬周期”“非洲豬瘟”等其它因素的影響,對豬肉價格產生一定的影響。
由于受“豬周期”“非洲豬瘟”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生豬供給下降,供需缺口加大,豬肉價格持續上漲。年9月份,豬肉價格同比上漲69.3%,影響CPI上漲約1.65個百分點。而10月份的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3.8%,漲幅創近7年新高,其中包括豬肉價格同比上漲了101.3%,環比上漲了20.1%。對此,國家也積極采取相應的措施穩定豬肉供給,并取得一定成效。
不過,面對豬肉價格上漲,不少居民也在尋找豬肉替代產品。作為價廉質優的動物蛋白質來源以及豬肉重要替代品的牛羊雞鴨、雞肉、雞蛋或者水產、海鮮等就成了老百姓消費的增長點,但也促進了相關替代畜肉價格上漲。
其實,無論是豬肉,還是豬肉替代產品,暫且拋開價格上漲不看,只關注肉類供給市場,由于生豬產能減產等因素的不可控,勢必會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
那么,除了增加豬肉供給,尋找牛羊雞鴨等其它產品的替代品,是否還可能有其它替代產品呢?日前,“人造肉”受到行業人士的廣泛關注,熱度一直居高不下。某實驗室團隊與植物肉品牌合作研發的“植物人造肉月餅”,歐洲2500多家門店將售賣植物肉漢堡等。近段時間以來,進博會、北京植物基產品博覽會等展會上,“植物基”、“人造肉”產品開始紛紛亮相。
業內人士預計,未來一段時間,人造肉產品或將逐漸進入人們餐桌,首先從西式快餐開始,逐步發展到方便食品、休閑食品、中式菜肴等領域,供給商超和家庭。
其實,植物蛋白肉食品的生產加工,主要以大豆等植物蛋白為原料,或能緩解畜牧業高速發展帶來的資源消耗與環境保護壓力,尤其有利于滿足在我國豬肉等產能供給不足時人們對肉產品的需求。
與此同時,還有利于降低畜牧業激素和抗生素濫用對人體的影響,減少食物中的脂肪和膽固醇,有利于我國國民身體健康水平的提高。但是,受到技術工藝、價格以及消費者認知的限制,目前我國“人造肉”發展并廣泛普及仍待時日。據了解,國外企業通過先進的蛋白提取技術以及拉絲蛋白設備等,能帶來肉的顆粒感,使其口感更接近動物肉。
行業人士認為,“人造肉”加工技術、設備的升級發展無疑能夠賦予產品肉的口感,但要讓普通人樂于接受“人造肉”并搬上餐桌,還要解決兩個現實的問題:價格和接受度。當然,如若遇到生豬供給下降、豬肉等產能供給不足等問題時,或可能加快“人造肉”走上人們餐桌的步伐。若是當下需要選擇豬肉替代產品,你會考慮選購“人造肉”嗎?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