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條、薯片是我們經常吃的零食,它們的原料基本上是馬鈴薯等薯類作物。近幾年,我國正在大力推進薯類產品加工銷售,國內薯類作物種植面積擴大,相關加工技術和產品也在逐漸開發中。積極生產加工薯類食品,不但可以豐富市場、繁榮經濟、出口創匯,還有利于提高山區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加快脫貧致富的步伐。
薯類食品是指以薯類為主要原料,經過加工制作而成的食品。包括馬鈴薯、甘薯(紅薯)等加工食品。近幾年,我國正在持續發展薯類作物種植。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薯類種植面積位居世界前列,占32.07%;2109年世界薯類產量為5.01億噸,中國占比達34.18%。
但我國雖為薯類種植大國,但加工卻是產業發展短板。據悉,北美與歐盟等發達國家薯類原料加工轉化率為60%-70%,而我國僅為10%-12%。以馬鈴薯淀粉加工為例,我國年加工鮮薯量大概是500萬噸,生產精淀粉約60多萬噸,而歐盟地區的某淀粉加工公司年加工淀粉達64萬噸。不難發現,我國薯類加工產業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有業內人員表示,我國薯類加工產業目前存在著薯類主食原料種類少、能耗高、加工適宜性差,薯類主食產品口感與風味單一、無麩質產品種類少,薯類主食產品抗老化保鮮技術落后、貨架期短等問題。薯類加工產業要想進一步得到發展,解決技術問題是關鍵。
據了解,目前薯類食品按加工工藝主要分為干制薯類、冷凍薯類、薯泥(醬)類、薯粉類、其他薯類。國內薯類加工雖有落后,但生產設備的發展還相對較為完善。目前可應用于薯類生產的設備包括
清洗設備、整理切分設備、
干燥設備、
粉碎設備、成形設備、熱加工設備、殺菌設備、包裝設備等等。
除了基礎設備以外,國內相關科研機構還在對相關加工技術和設備進行研發。例如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科研人員就在在馬鈴薯面條加工技術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創建了一次面粒熟化,強力壓面—二次恒溫恒濕面帶熟化強筋、成型等技術,有效解決了馬鈴薯面條加工中存在的易破損、易斷條、烹調損失大等技術瓶頸。
還有一科研團隊深入研發薯類主食原料、產品加工及保鮮關鍵技術,并成功研發出護色滅酶結合微波真空干燥生產薯類主食專用粉以及微波真空干燥結合營養復配生產薯渣高纖營養粉新技術。目前這一技術已經實現了產業化應用,不僅提升了薯類原料的加工轉換率和利用率,也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我國薯類加工產業具有原料規模優勢、種植低成本優勢和相當豐厚的科研資源優勢,可以將其培育成具有競爭力的加工產業。因此,國內薯類加工產業要解決加工工藝適應性差、設備耗能高與質量控制弱、加工產業標準不健全等問題,開發薯類儲運加工關鍵工藝,并盡快實現科技成果落地。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