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正是春茶采收上市的好季節,本網上周曾在
《春茶采摘、加工正當時 茶葉機械煥發產業發展新活力》一文中,對茶業生產加工情況進行簡要介紹。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其實在茶業向現代化產業轉型升級的主要趨勢下,自動化、智能化茶葉機械出現是否能很好地代替人工炒茶發揮作用一直備受爭議,更不要說各種不同風格的制茶設備層出不窮,引發熱議。
昨天,小編就在一社交平臺上刷到一個炒茶工廠加工視頻,與我們印象中各種鑄鐵材料等打造的設備純機械化運轉不同,視頻中所用到的炒茶機是在機械臂頂端吊著類似掃帚的工具,在機械驅動下“掃帚”可以進行打圈操作,從而完成對茶葉的翻炒。這樣的炒茶似乎有些脫離人們對自動化半自動化生產的認知,不少網友還紛紛留下“沒感情的炒茶機器炒出來的茶沒有靈魂”、“把傳統工藝弄得太玄學”一類的評論,更有網友從相對實際的角度出發提出質疑——“有可能吃到掃把上的顆粒”、“不是糟蹋東西嗎”、“出來的茶葉能成型?只能做茶葉渣之類的袋泡吧”。
其實,人們對茶葉等產品的制作過程其實一直都有好奇,尤其是在人們對食品質量安全重視度不斷提高的當下,這樣的好奇也在更多地轉換為關注和關心。上述茶葉加工視頻的出現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被大家當個樂子看,但若有不了解當前茶業發展基本情況的人,可就要就此留下刻板印象了。但隨著近年來我國茶業加速向自動化、智能化、綠色化的轉型,僅是炒茶機械也已經基本完成向更高水平自動化半自動化的過渡,制茶環節煥然一新不是說說而已。
目前,諸如全自動滾筒炒茶機由內筒體、外筒體、架體、加熱裝置、控制箱等組成,采用電磁旋轉加熱的方式進行茶葉炒制,炒茶溫度相對可控且翻炒均勻的情況下,可以更好地使機械制茶發揮出與傳統手工生產中對茶葉溫度、火候控制的效果,甚至在數字化技術的幫助下,能使炒茶環節變得更加精準,提升茶葉品質和穩定性。而且,自動化的炒茶設備低速運轉,能夠盡可能避免茶葉加工中被搗碎,設備熱效率高還將進一步實現節能省耗,達到綠色制茶目標。
在炒茶機械快速迭代與我國消費升級加速進行之下,越來越多的茶葉加工廠也已經引入更專業的茶葉機械,進行新舊動能轉換。例如在靠山吃飯的貴州,近年來為了滿足白茶加工需求,一工廠就以31臺(套)白茶成套機械炒制設備,組建起自動化的茶葉加工生產線,每天可以完成對3000斤白茶青葉的加工,生產車間所需的人手從上百人縮減到十個人以內,茶葉品質在高效生產中沒有打折扣,反而是實現了品質、產能、效益的多維度提升,茶業作為地方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功能性更加突出。
總而言之,一系列炒茶機械總體上的迭代方向是一致的,都要服務于規模化、產業化的茶業發展趨勢,茶葉生產加工也是緊扣產業發展、時代發展潮流在進行同步的提檔升級。面向新時期的茶葉生產需求,業內也要緊跟市場,及時進行生產設備等各方面的調整。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