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皋縣南宮山鎮立足農村“三變”改革,早謀劃、早部署,進一步加快集體經濟發展步伐,力爭確保到2025年底,全面消除集體經濟收益薄弱村。
南宮山鎮轄10個村1個社區。據統計,截至目前全鎮仍有9個村屬于集體經濟收益薄弱村。為不斷增強村集體經濟組織自身“造血”功能,拓展農民增收渠道,南宮山鎮黨委、政府會同村兩委成員多次召開專題研討會并到各村實地走訪,尋找“造血”門路。據悉,南宮山鎮水稻種植面積常年穩居2000余畝,油菜種植面積穩居1300余畝,具有充足的糧油加工基礎。結合當前穩糧增油擴豆各項惠農政策,全鎮種植大豆面積更是到達了一定規模。南宮山鎮黨委、政府順勢而為,以此為契機,鼓勵并積極引導轄區建設糧油加工廠,確保糧油生產提質穩產增效。
紅日社區利用政府扶持用來壯大村集體經濟的資金建成了糧油加工廠并購買了相關配套設備。據紅日社區黨支部書記劉昌建介紹,今年初紅日社區統籌利用撂荒地種植了500余畝苦蕎,眼下正值收獲季節,周邊村莊種植油菜的也比較多,且紅日社區處于集鎮,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優勢,但是附近的糧油加工廠卻為數不多。每到秋收,大部分種植戶把糧食賣給收購商,不經深加工,收益十分有限,而且周邊村民需要榨油、磨面,都得跑好遠的路,來回要折騰一天。“我們建起這個廠,也能進行代加工,方便附近的村民。”對于糧油加工廠的發展,劉昌建信心滿滿。
集體經濟建起來,村民怎么受益?紅日社區的思路是采取“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鼓勵農戶通過村民集資、土地流轉、訂單收購等方式入股,發動周邊村民共同參與管理經營,將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同時,也使村民受益。據了解,目前糧油加工廠的加工工作由社區兩委班子成員負責,收取的加工費用來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截至目前,社區黨支部已與46戶農戶簽訂了土地流轉協議,共收儲土地500余畝。
農村的產業,首先是第一產業農業,以及農業基礎之上的第二產業農產品加工業。下一步,紅日社區將在擴大糧油種植規模的同時,持續做好糧油加工廠的運營管理,逐步建立健全集生產、加工、收儲、銷售于一體的糧食生產流通體系。通過示范帶動,輻射轄區其他村莊均衡發展,把新模式、新理念植入農業產業發展,筑牢糧食安全的“壓艙石”,守好農民的“糧袋子”、“油瓶子”,鼓足他們的“錢袋子”。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