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佳儀
隨著國內餐飲市場的日益繁榮和消費者對美食的追求不斷提升,烤魚行業近年來呈現出井噴式發展態勢。從街頭巷尾的小店到高端連鎖品牌,烤魚憑借其獨特的口味和豐富的營養,贏得了國內乃至國外消費者的青睞。
品牌化趨勢加速,頭部品牌引領行業發展
《2024年中國烤魚行業研究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2023年中國烤魚行業市場規模達到了1396.6億元,同比增長了12.6%。這一增長趨勢顯示出烤魚行業正步入穩定增長期。隨著烤魚消費在中國各城市的普及程度不斷提高,市場滲透率也在持續提升。國民消費觀念從基礎型、生存型消費向享樂型、發展型消費的過渡,也進一步推動烤魚行業的增長。艾媒咨詢分析師預測,到2029年,中國烤魚行業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431.3億元。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烤魚行業的品牌化趨勢日益明顯。越來越多的烤魚品牌開始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和品牌文化的傳承,通過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和創新產品,贏得了消費者的信任和忠誠。
《報告》提到,截至2024年1月,頭部品牌半天妖、探魚、江邊城外烤全魚的門店數量已經分別達到了1447家、316家、131家。這些品牌通過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和創新產品,吸引了大量忠實消費者,進一步鞏固了市場地位。同時,行業資源也逐漸向頭部品牌傾斜,品牌化趨勢明顯加強。
業內人士分析,一些頭部品牌憑借其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實力,成為行業的領軍者。這些品牌不僅擁有龐大的門店數量和廣泛的市場覆蓋,還具備強大的研發能力和創新能力,能夠不斷推出新品和特色產品,滿足消費者的不同口味需求。品牌化的加速發展不僅提升了烤魚行業的整體形象和服務水平,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豐富的選擇和更好的用餐體驗。消費者越來越傾向于選擇有品牌保障、口碑良好的烤魚店,這進一步促進了烤魚行業的健康發展。
創新模式層出不窮,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
隨著消費者需求的不斷變化和升級,烤魚行業也在不斷探索新的發展方向。《報告》中的用戶調研數據顯示,烤魚市場的消費主力軍主要集中在女性、新中產和青年群體。這些消費者更加注重消費體驗,對品質和服務有著更高的要求。此外,調研還發現,烤魚消費的高峰期主要集中在傍晚時分,而消費者選擇堂食的比例較高,但外賣和到店自取的消費方式也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烤魚消費人均單價主要在51—100元。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烤魚成為受消費者歡迎的產品之一,消費頻率較高,商家可從中等價格線入手,提高烤魚的性價比,讓消費者獲得更好的消費體驗。
《報告》指出,以重視消費體驗為導向的新消費模式正在逐漸顯現。品牌需要不斷開拓新的消費體驗,以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例如,一些烤魚品牌已經開始嘗試推出單人烤魚外賣模式,以突破門店經營的地域限制,滿足消費者在家享受美食的需求。
業內人士分析,一方面,外賣市場的興起為烤魚行業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許多烤魚品牌開始注重線上渠道的拓展,通過外賣平臺將美味佳肴送到消費者手中。這種便捷的消費方式不僅提升了消費者的用餐體驗,也為烤魚品牌帶來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另一方面,一些烤魚品牌開始嘗試將傳統烤魚與現代科技相結合,推出智能烤魚設備。這些設備采用先進的烹飪技術,能夠精確控制溫度和時間,保證魚肉的鮮嫩口感和營養價值。同時,智能烤魚設備還具備節能環保、操作簡便等優點,受到了消費者的廣泛好評。
此外,《報告》還提到了社會因素對烤魚行業發展的推動作用。特別是Z世代群體的崛起,他們作為新消費模式的主要推動者,為烤魚行業發展帶來了新的增長點。Z世代中的單身人群由于方便快捷的需求,更傾向于選擇線上外賣點單,這也為烤魚外賣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動力。
健康理念深入人心,食材安全營養受關注
隨著消費者對健康飲食的日益關注,綠色健康理念在烤魚行業中也得到了廣泛推廣。《報告》指出,口味、衛生狀況和價格是消費者在選擇烤魚時最為關心的因素。其中,口味是品牌獲客的關鍵因素,衛生狀況則直接關系到消費者的信任度和忠誠度。因此,烤魚品牌需要在保證食品安全和衛生條件的前提下,不斷提升產品的口感和品質,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越來越多的烤魚品牌開始注重食材的選擇和加工方式,力求為消費者提供健康、營養的美食。
業內人士分析,在食材方面,許多烤魚品牌選擇使用新鮮、無污染的魚類和蔬菜,確保食材的安全和衛生。同時,一些品牌還采用有機食材和綠色食材,以滿足消費者對健康飲食的需求。
在加工方式上,烤魚品牌也注重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和營養價值。采用清蒸、烤制等健康的烹飪方式,減少油脂和調料的使用,使魚肉更加鮮嫩可口,同時也符合現代人對健康飲食的追求。
業內人士表示,烤魚行業作為餐飲市場的一股重要力量,近年來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創新模式的涌現、品牌化的加速以及綠色健康理念的推廣,都為烤魚行業的未來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隨著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消費主力軍日益年輕化、多元化,烤魚行業需要不斷創新和提升服務質量,以適應市場發展的新趨勢。品牌化、標準化和體驗化將成為烤魚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