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印發《山東省酒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的通知
魯工信發〔2024〕3號
各市人民政府,省直有關部門(單位):
經省政府同意,現將《山東省酒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實施。
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山東省發展改革委
山東省教育廳 山東省科技廳
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
山東省交通運輸廳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
山東省商務廳 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
山東省市場監管局 山東省總工會
2024年3月21日
(此件公開發布)
山東省酒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進一步提升魯酒產業競爭力,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準確把握酒業發展新階段、新趨勢,以白酒產業為核心,以啤酒、葡萄酒、地方新特酒為支撐,聚力實施白酒振興崛起、啤酒鞏固提升、葡萄酒增效提質、特色酒樹強培優、產業融合增進、產業人才引育、綠色低碳轉型“七大行動”,全面提升魯酒產業核心競爭力和高質量發展水平。
(二)主要目標。培育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和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強勢品牌,建成全國重要的優質酒生產、研發基地、酒文化基地,構建起“品質優良、品類豐富、品牌強大、集聚發展”的魯酒產業發展體系。
——產業規模進一步壯大。力爭到2025年,全省酒業規??偭亢托б嫠斤@著提升,培育1家營業收入超400億元的領航企業,2家營業收入超50億元的龍頭企業,2家營業收入超30億元的骨干企業,10家左右具有較強增長潛力的成長型企業,白酒盈利水平穩步提升,啤酒、葡萄酒保持領先地位,產業總規模居全國前列。
——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產學研合作廣泛深入,新產品新技術研發能力全面提升,形成一批國內領先的技術標準和創新品類。力爭到2025年,建成省級技術創新中心1家、工程研究中心3家。
——品牌優勢進一步凸顯。充分挖掘齊魯文化、產區特色和獨特釀造工藝,打造面向全國市場差異化競爭的魯酒競爭新優勢,培育2個國際知名品牌,5個以上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知名品牌,10個左右具有區域特色的優勢品牌,“齊魯美酒”市場占有率和品牌美譽度持續提升。
——產業生態進一步優化。依托產業基礎和重點企業,輻射帶動周邊區域優化布局,打造集原料種植、酒類釀造、檢驗檢測、產品設計、酒類包裝、品牌推廣、文化旅游等于一體的魯酒全產業鏈條,構建起協作配套、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
二、重點任務
(一)實施白酒振興崛起行動,全面塑強產業競爭力
1.塑強白酒品牌。深度挖掘山東白酒獨特生態環境、技藝傳承和文化底蘊,講好“好品山東有好酒”品牌故事,樹立魯酒品質自信、品牌自信、文化自信。全力塑造“芝香核心產區”“北派醬香主要產區”“中國白酒低度濃香產區”名片,推動山東白酒由“產區名酒”向“名酒產區”跨越。鼓勵企業設計推出經典系列、年份系列產品,創新宣傳策略,推出充分體現地域文化、產品特色的形象廣告,擴大品牌影響力。加大魯酒品牌整體推介力度,常態化組織開展“魯酒全國行”“芝香價值峰會”“魯酒創新發展大會”等系列活動,加大與川酒、黔酒等名酒產區交流協作,力爭在芝香、北派醬香、低度濃香等特色優勢領域培育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知名白酒品牌,提升山東白酒市場占有率、品牌影響力、產品美譽度。支持省內外主流媒體、新媒體與重點白酒企業建立品牌宣傳、產品推介等方面的戰略合作關系,營造良好宣傳推廣氛圍。(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
2.提升產品品質。鼓勵企業實施智能化技術改造,將傳統釀造工藝與科技創新相結合,推行精細化、標準化生產,保障酒質穩定,實現“同線同標同質”。充分發揮國家級和省級科研創新平臺作用,推進白酒健康因子、白酒風味因子、釀造功能微生物挖掘與應用、制曲技術等基礎理論和關鍵共性技術研究,力爭在白酒品質、香氣、口感等方面持續突破。鼓勵白酒企業建設規模化、標準化原糧基地,提升源頭品質。支持建設洞藏基地、窖藏基地,強化基酒儲藏管理。引導企業構建先進質量管理體系和產品檢測體系,提高品質管理能力。支持企業聯合有關行業協會,圍繞在國內具有領先優勢的芝香、北派醬香、低度濃香、創新香型白酒,組建產學研合作創新聯盟或創新中心,參與制定國家、行業、地方、團體等標準,用標準化支撐品質優化升級。(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市場監管局)
3.筑牢香型優勢。發揮山東白酒“一創一新一優”特色優勢,大力開發、生產和銷售適合本地需求的香型品種,重點支持芝香、北派醬香、低度濃香等加速發展,鼓勵兼香、泉香、魯雅香、瑯琊香、荷香等創新香型錯位發展。支持企業順應消費升級需求,發展優勢特色香型的定制酒、封藏酒、酒莊酒等,開發適合不同消費群體和場景需求的功能白酒、系列白酒,提升產品精準供給水平。集中優勢資源實施“大單品”戰略,擴大高端產品影響力和市場份額,鞏固提升100-300元價格區間中檔白酒市場,開發一批100元以下大眾消費產品,構建“高端牽引、中端支撐、平價補位”的差別化產品供給格局。(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
4.拓展銷售區域。支持酒企發揮“本鄉本土”“地緣優勢”,明確客戶定位、產品定位,做細做實本地市場。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改變“地產地銷”現狀,建立覆蓋全省的產品銷售網絡,積極拓展縣級和農村下沉市場;在重點城市建立體驗館,通過自釀、自調、封壇、定制、品鑒等進行消費培育,提高省外市場占有率;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機遇,利用跨境電商平臺開拓國外市場,推動魯酒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鼓勵企業聚焦大型活動、會議會展、商業峰會等,組織開展會議營銷、體驗營銷活動,發力培育重點消費群體。鼓勵企業加快銷售和服務體系“數字化”建設,建立客戶數據庫,構建工廠、經銷商、終端用戶一體化體系,做到精準營銷服務。(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
(二)實施啤酒鞏固提升行動,夯實產業首位先導優勢
5.加快產品結構升級。以產品創新引領消費升級,依托啤酒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加強酵母菌種改造和性能優化、風味調控技術、釀造關鍵技術等基礎領域研究和原始創新,持續提升產品品質。鼓勵龍頭企業聚焦聽裝啤酒、精釀啤酒、特色啤酒等領域,構建多品牌、立體化產品體系,加速布局中高端市場。順應啤酒市場消費個性化、多元化趨勢,通過精準營銷、潮流設計等方式,提升產品附加值;積極拓展培育小酒館、精釀酒館等新業態。(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
6.壯大產業發展格局。鼓勵企業實施倍增計劃,推動高端特色啤酒重點項目加快建設,構建集原料、生產、裝備、包裝、冷鏈物流等于一體的全鏈條發展布局。支持國內頭部啤酒企業在省內投資興業,優化產能布局、推動產業升級。大力發展綜合性、“沉浸式”精釀啤酒主題旅游新業態,辦好青島國際啤酒節、中國國際啤酒挑戰賽等活動,持續提升山東啤酒海內外影響力,將青島打造為“全球啤酒第一城”。(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文化和旅游廳)
(三)實施葡萄酒增效提質行動,擴大國際市場影響力
7.打造核心產區品牌。加大對煙臺市“中國葡萄酒之都”、亞洲唯一“國際葡萄·葡萄酒城”等城市名片宣傳力度,深入挖掘當地葡萄酒歷史和文化內涵,打造特色鮮明的葡萄酒核心產區品牌形象。充分利用高層會晤、高端峰會、重大賽事等時機,開展高層高端的葡萄酒文化推廣、產區推介、產品展示等活動,塑造全球頂級葡萄酒產區品牌。鼓勵企業在國內主要葡萄酒消費城市設立產區葡萄酒推廣中心、產區葡萄酒品鑒中心,打造“產區品牌+企業品牌”協同發力的發展模式。加強葡萄酒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推廣葡萄酒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
8.培育新消費主體。支持企業采用工業設計植入、跨產業融合發展等方式,深挖葡萄酒文化屬性、地域屬性、健康屬性,優化產品包裝、功能、定制服務,打造一批老百姓消費得起、性價比高的葡萄酒產品,引導大眾消費,培育消費熱點。鼓勵葡萄酒企業(酒莊)與旅游、文化、服務、康養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品位、有市場的精品酒莊,加大高端單品的培育和營銷力度,鼓勵企業參加國際知名博覽會、盲品賽,擴大國際市場影響力和銷售份額。(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省文化和旅游廳)
(四)實施特色酒樹強培優行動,構建多元化產品供給體系
9.加強品類創新。堅持“年輕、時尚、養生”發展方向,引導企業聚焦新消費場景,通過產品技術創新、設計理念創新等方式,把傳統技藝和地域文化、生活方式、社會認同緊密結合,積極拓展特色酒市場,加快開發海參肽、阿膠等功能性黃酒和三鞭酒、靈芝酒等高端高質保健酒品類,滿足中高端消費需求。依托我省水果種植、農產品精深加工技術等基礎優勢,積極拓展椹果酒、石榴酒、露酒、樹莓酒、棗酒等細分領域,培育豐富多元的酒類產品體系,打造消費新格局。(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農業農村廳)
10.推廣特色招牌。抓住“即墨黃酒”列入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名錄有利契機,深入挖掘黃酒歷史淵源和文化底蘊,通過電子商務、主播帶貨、社群營銷、云游酒企等新業態,積極傳播品牌文化和傳統釀造技藝,擦亮“黃酒北宗”金字招牌。加大健康飲酒、藥食同源等宣傳力度,打造保健酒領域高端引領品牌。開展沉浸式體驗營銷模式,以建設品鑒店、專賣店為突破口,加強與特色餐飲等消費場景結合,加強品牌推廣落地。(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
(五)實施產業融合增進行動,推動多業態互動協同發展
11.提升數字賦能水平。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釀造技術深度融合,加快釀酒生產線、酒莊、儲藏平臺和供應鏈智慧化改造,全面提升工藝流程、生產裝備、質量追溯等方面的信息技術集成應用水平,推行精細化標準化生產。加快白酒老熟勾調自動化等工藝建設,大力推廣青島啤酒“燈塔工廠”、國井“制造云”、古貝春數字化車間、景芝云商、云門智能釀造、景陽岡“智慧酒莊”等先進制造管理模式,加快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步伐。對符合省技術改造設備獎補條件的項目,建設改造過程中生產、檢測、研發設備和配套軟硬件系統的購置費用及知識產權、科技成果的購置費用,按照不超過10%的比例給予支持,單戶企業最高500萬元。(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12.推動酒旅產業融合。持續探索酒業消費新場景,推動魯酒產業與齊魯文化、旅游康養、魯菜融合發展。支持名優酒企深挖文化資源,建設酒文化博物館、酒文化產業園、特色小鎮和精品酒莊。大力發展集“釀造參觀、產品品鑒、文化體驗、餐飲娛樂”等為一體的工業旅游,支持國井酒文化生態博覽園、景芝酒之城景區、景陽岡酒文化旅游景區等酒文化主題景區品質提升,打造一批旅游精品線路。大力開發以魯酒文化為主題的旅游商品和紀念品,在機場、高鐵站、商業中心、旅游景區、高星級飯店等旅游消費場所設立品牌展示展銷示范點、旗艦店和魯酒文化體驗店,宣傳銷售山東特色名優酒品。引導支持酒企積極申報國家、省工業旅游示范點(基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
(六)實施產業人才引育行動,筑牢良性循環基礎支撐
13.強化專業人才引進。大力開展“招才引智”,廣泛吸引國內外釀造、管理、營銷等領域高端人才、頂尖團隊來山東發展。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建立對外合作產業園區,以國內外知名酒企和領軍人才為方向,加大招引力度,擴充自身實力。鼓勵通過“人才飛地”模式,在國內白酒知名產區建立科技研發、成果轉化、技術轉移、職工培育等服務平臺,為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引進吸收、轉型升級等提供支撐。(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14.加強短缺人才培育。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人才資源,探索建立校企人才與技術對接交流機制,促進高校人才資源和科研成果加快向魯酒企業轉化。將魯酒企業家納入山東省企業家培訓重點,組織開展高端對標學習和精準化專業培訓,提升經營管理能力。鼓勵專業人才積極申報中國釀酒大師、國家級白酒評委等,滿足魯酒發展人才需求。(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七)實施綠色低碳轉型行動,樹立高質量發展示范標桿
15.大力發展綠色制造。鼓勵企業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提高糧食等物料利用率,降低能耗、水耗等,加快向綠色低碳模式轉變。按照用地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要求,引導企業加強綠色制造標準化建設,培育建設一批國家、省級綠色工廠及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
16.加強資源循環利用。支持企業應用物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全面推行循環生產方式,加強余熱回收利用,推廣應用清潔能源,不斷優化用能結構。加強釀酒廢棄酒糟、曲草、窖泥等固廢綜合利用,加強企業生產用水和廢水循環利用,加強酒類過度包裝治理,鼓勵包裝物回收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市場監管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魯酒產業高質量發展協調推進工作機制,省有關部門結合自身職能,認真謀劃思路舉措,細化工作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形成工作合力。相關市、縣(市、區)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制定政策措施,確保重點任務落實到位。對酒業高質量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優先納入以省委、省政府名義通報表揚的在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方面表現突出的集體和個人。(責任部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強化要素保障。細化落實《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要素資源保障十條措施》,統籌用地、環境、融資、科技、人才等方面要素資源,精準投向重點項目。鼓勵成立酒業發展聯盟或產業集團,推動魯酒產業加力提速高質量發展。支持骨干企業、科研院所建設國家級和省級工業設計中心、國家級和省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省級工程研究中心、省級技術創新中心、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支持企業設立齊魯工匠創新工作室,中國釀酒大師、齊魯首席技師工作室。支持企業申報中國質量獎、國家質量標桿企業。(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市場監管局、省總工會)
(三)提升服務效能。建立常態化工作制度,采取實地調研、現場辦公、部門會商等方式,靠上跟進、協調解決魯酒企業(項目)困難問題。每年至少組織骨干酒企集中參加兩次大型展會,設立魯酒主題形象展區,打造“齊魯美酒”公共品牌。充分發揮省白酒協會、省啤酒工業協會、省葡萄與葡萄酒協會、省生物發酵產業協會等社會組織作用,開展行業質量檢評、第三方評價、職業技能培訓和質量品評等工作,促進行業自律發展。(責任部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四)優化營商環境。嚴格規范酒類流通市場秩序,聯合開展市場規范整頓專項活動,加大對假冒偽劣和商標侵權產品的查處和懲處力度,保護企業知識產權。發揮行業協會、新聞媒體、專業機構等社會組織監督作用,努力打造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