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農業生產快速發展、農產品加工技術不斷進步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在消費上更加追求精致、細膩,如今精細加工的糧食產品受到不少消費者青睞。農產品精細加工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但口感良好的精米白面的背后,存在過度加工帶來的糧食浪費和營養損耗問題。
為了追求糧食精細化和口感,企業在加工時會將谷物的皮層和胚芽幾乎全部去掉,僅保留胚乳部分,造成了極大的浪費。小麥為例,據業內人士介紹,現代小麥制粉工藝一般采用等級粉生產技術,通常包括由皮磨、心磨、渣磨、尾磨構成的研磨系統工序以及篩理系統工序。為了實現小麥粉的高精度和高出率,企業采用
清粉機分級提純,可精細地從胚乳中心向外周逐步取粉,隨后再按精度高低或最終用途配制成不同規格或用途的小麥粉。這種工藝的特點就是盡可能去除小麥的皮層、胚芽,因此導致較大的損耗。
專家解讀,過度加工導致的糧食損失大概在3%到10%,高的可能達到15%左右。原農業部2014年發布的關于加強糧食加工減損工作的通知顯示,因過度加工我國每年損失糧食150億斤以上。
過度加工除了造成糧食浪費,還造成了農產品營養的流失。加工過程中由于糧食的表皮、胚芽等都去除,糧食中的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含量也隨之流失。這就導致了人們難以從精米白面中攝取足量的營養物質。《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指出,我國居民營養狀況和體格明顯改善,膳食質量普遍提高,營養不足得到根本改善。但仍然面臨諸多挑戰,我國居民的普遍存在膳食結構不合理、糧食精細化帶來的隱性饑餓問題。
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植物食物與營養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黃家章在近日舉辦的2022年中國食物與營養創新發展論壇上指出,發展營養導向型農業非常緊迫。在發展措施方面,黃家章就談到,提倡適度加工、精準加工,推動農產品加工減損增效,推進營養導向型食品加工體系建設。針對追求精細化而導致的營養流失問題,提倡適度加工、精準加工與柔性制造。導企業合理確定小麥、稻谷等口糧品種加工精度,發展專用粉、全麥粉和專用米、糙米等新型健康產品。充分利用麥麩米糠、果皮果渣等開發植物油、膳食纖維、蛋白制品等產品,提高食物綜合利用效率。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不厭精越來越成為人們的追求,但是過度追求糧食精細化,不僅會造成糧食浪費,食用過多精米白面還會導致人們營養不良。因此,國家亟需制定相關標準來規范農產品加工,也需提高國民對“食不厭精”壞處的認知。
我要評論